close


濱箬草又名芻蕾草,是典型的沙灘植物,

在節上生根,以取得較充裕的水源,應付惡劣的環境。




最近原生植物的戶外教學,意外的認識了這個不起眼的禾本科小草


雖然植株不高,卻是沙灘不可或缺的定沙植物。


此時正是芻蕾草的開花期,微距下看它的白色小花還滿可愛的!




 


芻蕾草短莖匍匐地面生長,每一節都會長根深入沙地底層,除了增加吸收水分功能之外


更能有效拓展地盤、定沙的作用。





以後去海邊不要只是看看海浪、走走沙灘,也請低頭瞧瞧海岸線邊緣這群綠色的定沙防風功臣


此時正是濱海植物的盛花與結果期。


 





 ↓~平原菟絲子


《感謝cleyera指正》

這是不是很有趣的畫面,一朵原生百合從一堆被平原菟絲子覆蓋的雜草裡冒出來


這麼強的求生意志實在令人佩服,乾旱、強風、烈陽,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


努力求生存,是所有濱海植物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,只有不被打敗、強出頭


才有生存的機會。



平原菟絲子 Cuscuta campestris

 


別名:豆寄生、金絲草、無根草、吐血絲。


 


原產:澳洲、亞洲東南部,熱帶至溫帶地區


 


分布:喜歡在陽光充足的開闊環境中生長,分佈於平地及低海拔。


 


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蔓生草本纏繞性植物,莖細長,黃色。


 


葉退化成膜質鱗片


 


花數朵集生,近無柄,花冠黃白色。花在夏秋間開放。


 


果為蒴果,扁球形。徑約0.5公分。




平原菟絲子是典型的寄生植物,本身不能獨立生存.而必需寄生在寄主體上,


由寄主植物供給營養。




莖:柔軟而呈線狀,呈黃綠色,不含葉綠素。


能沿逆時針方向纏繞寄主體而令自己引體上升,向上生長。莖每隔若干距雌具有一吸盤。


吸盤的尖端能分泌溶解物質,溶解寄主的莖組織。


吸盤因此能進入寄主莖內,與寄主的維管素相連,從中吸取水分和養料。


葉:菟絲子葉不含葉綠素,故不能行光合作用。葉退化為淡黃色的鱗片伏,稱為鱗片葉,


故能減少水分蒸發。




根:根祇在菟絲子的幼苗時出現。成熟的菟絲子沒有根,所以祇能從寄主處吸取水分和養料。


花:成熟的菟絲子在每年的夏秋間開花,花呈粉紅或白色,叢生在葉腋處。菟絲花為蟲媒花,


花受精後發育成果實,內含四粒種子。種子靠風力或水力傳播。


 



平原菟絲子的生活史


平原菟絲子在每年的秋季傳播後.種子可度過嚴冬而在第二年的春未夏初發芽。


發芽時首先在泥土中長出線狀幼苗。


幼苗初期靠種子內所貯存的養料發育,其後便長出長而卷曲成螺旋狀的莖。


由於其莖尖有靈敏感覺,而且春末夏春時生境內各類植物都已屆成熟期,生長茂盛,


令菟絲子能很容易便找尋到寄主。


一旦與寄主接觸,便即緊纏於寄主莖上而開始其寄生生活,此時其與地下相連部分便告枯萎。


 


以上所有圖片拍攝於:麟山鼻


以上文字資料來自網路:http://ecaaser5.ecaa.ntu.edu.tw/weifang/biology/dodder.htm


 


 


謝謝賞花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施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