菟絲子
旋花科
又稱無根草、無爺藤、藤仔、砂蔓、蟠纏藤,是一種生理構造特別的寄生植物
其組成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,利用爬藤狀構造攀附在其他植物,並且從接觸
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,戳入宿主直達韌皮部,吸取養分以維生,甚至還會儲存
菟絲子是典型的寄生植物,本身不能獨立生存.而必需寄生在寄主如野草或矮灌木
吸取宿主養分過活。
常見於公園、行道樹綠籬,上層爬滿黃綠色絲狀蔓藤,若被這種惡霸纏身
宿主不死也恐怕剩下半條命~
看見菟絲子的吸盤構造沒?
黃綠色的莖纏繞在長梗滿天星的枝條上,纏繞莖有尖尖的吸盤會侵入到
宿主的深層組織,吸取宿主的養分,如果菟絲子量多的話,宿主植株上層會
整片枯黃死亡~
根祇在菟絲子的幼苗時出現。成熟的菟絲子沒有根,所以祇能從寄主處吸取水分和養料。
菟絲子的生活史
- 菟絲子在每年的秋季傳播後.種子可度過嚴冬而在第二年的春未夏初發芽。
- 發芽時首先在泥土中長出線狀幼苗。幼苗初期靠種子內所貯存的養料發育
- 其後便長出長而卷曲成螺旋狀的莖。由於其莖尖有靈敏感覺,而且春末夏初 時
- 生長境內各類植物都已屆成熟期,生長茂盛,令菟絲子能很容易便找尋到寄主。
- 一旦與寄主接觸,便即緊纏於寄主莖上而開始其寄生生活
- 此時其與地下相連部分便告枯萎。
成熟的菟絲子在每年的夏秋間開花,花呈粉紅或白色,叢生在葉腋處。
菟絲花為蟲媒花,花受精後發育成果實,內含四粒種子。
種子靠風力或水力傳播。
菟絲子葉不含葉綠素,故不能行光合作用。葉退化為淡黃色的鱗片狀,稱為鱗片葉
故能減少水分蒸發。
菟絲花潔白小巧可愛,枝條粉嫩柔弱,很難想像它可以和頭號惡霸畫上等號~
不過在中醫的藥典上,菟絲子具有治病用途:
菟絲子的用途:可治各種瘡毒、腫毒,又能滋養強壯治黃膽,效用真是不勝枚舉。
性味:種子:辛、甘、平。效用:種子:補腎益精,養肝明目,固胎止泄。
治腰膝酸痛,遺精,陽痿,早泄,不育,消渴,林濁,遺尿,目昏耳鳴,胎動不安,流產,泄瀉。
以上資料來自網路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F%9F%E7%B5%B2%E5%AD%90#.E8.8A.B1
謝謝賞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