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名:萎蕤
科名:百合科(Liliaceae)黃精屬(Polygonatum)
別名:葳蕤、玉竹、地節、烏女、馬兒花、句隱草、靠山竹、明玉竹
原產地:台灣
分布: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林下。宜蘭、台北、苗栗、南投、嘉義、
花蓮中低海拔陰涼林下。
用途:
1.園藝觀賞及花材用:葉形、花形特殊,是高級插花用花材。
2.食用:生的根莖可與稀飯一起煮供病人食用,根莖中有沾液質,可治療發炎,並具有縮黏膜組織的效果。
3. 藥用:對於扭傷、挫傷、跌打損傷、胃炎有艮效、另還具有滋養功效。
性味:根莖:甘、平。效用:根莖:補氣養陰,健脾,潤肺,益腎。
治脾虛胃弱,體疲乏力,口乾食少,肺虛燥煩,精血不足,內熱消渴。
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根莖,徑 2~2.5 公分,莖不分歧,高約 30~100 公分
全株光滑無毛,莖在中間以上會有六條稜線,呈斜立狀;葉長自莖的中部。
葉互生,呈二列狀排列,葉長 12~20 公分,寬 2~4 公分,不具柄,
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,葉尖銳形,葉基鈍,葉緣為全緣,
具平行脈 5~7 條;上下表面皆光滑無毛。
花下垂,由葉腋中長出筒狀白色的花,總花梗下垂,花序軸長 2~5 公分
通常著花 3~5 朵,呈單分歧狀,花梗長 0.5~1.5 公分,光滑無毛
花被長約 2 公分,合生,僅頂部離生,白色而略帶青綠色;雄蕊 6 枚
著生於花筒之中部;花絲細長,長 1~1.5 公分;花藥長約 0.5 公分
黃色;子房長約 0.4 公分,紡錘形或長橢圓形,光滑;花柱線形
長 1.5 公分。
萎蕤為百合科的林下植物,在清明前後開出淡黃的懸垂花朵
花由葉腋中長出,總花梗下垂,長約 2 公分,通常著花 3~5 朵
那一朵朵筒狀白色的花,模樣小巧而動人。
它的根莖肥大肉質,近圓柱形,在節處較為膨大
地上莖高約 30~100 公分,全株光滑無毛;葉互生,不具柄
呈長橢圓形,具平行脈 5~7 條。球形的漿果在成熟時為暗紫色。
以上資料來自網路
謝謝賞花